瀏覽人數: #######
中文版 English
加入最愛 宮務會議
醒夢金鐘頁面連結
公益與社教活動
廟務活動訊息
公布欄
媒體專訪
影音專區
服務資訊
與我聯絡
留言版
頁面連結
景色選萃頁面連結 建廟緣起頁面連結
本宮廟史 宮廟介紹 神尊聖紀 祀典法會 文物收藏 管理委員會
創辦人傳略
創辦人: 呂瑞乾
呂瑞乾 呂瑞乾先生於清光緒十二年(1886)三月十八日誕生於淡水縣金包里堡,下中股庄崙仔頂一個清貧的農家,父親呂乞食,母親周氏白在崙仔頂(今陽金公路山區)養雞種菜過著僅足溫飽的生活。先生八歲在金包里一個私塾學[漢學],學了三年適逢台灣改隸日本,私塾停辦,先生隨即輟學,下山到各地打零工以維持起碼的生活。一九O五年先生二十歲時,適逢金瓜石日本田中組採金之餘,又意外的在水湳洞發現銅礦(即後來的長仁礦區),為採礦及煉製粗銅需要大量工人,於是先生與一群同伴來到水湳洞開始過一段礦工生活,卻也意外的展開他一段不平凡的傳奇人生。



煉銅礦工的生活不但辛苦,煉銅所產生的廢氣又含有硫,砷毒素,因此工人生病的很多。在那段台灣工業初創的年代,缺乏先進的醫療設備,生病的工人只好依照傳統的民俗療法, 抓藥服食,或求神問卜,依神意治病。



這時有一位自宜蘭喚醒堂輾轉傳入的鸞生連新孚,在水湳洞開設鸞堂奉孚佑帝君為恩主神,為鄉民服務,求醫問事,著有成效。先生工作之餘,也到鸞堂幫忙,也逐漸學會扶鸞儀規。先生雖僅受三年的私塾教育,但因天資聰明,記性超人,學鸞不久,即將所有鸞文牢記在心,倒背如流。正鸞生連新孚見先生有此異稟,便扶植他成為副鸞生。六年以後,師傅連新孚忽然中風,左邊手腳不能行動,先生便順理成章,昇任正鸞生,繼續為鄉民服務。先生性情溫和,慈悲為懷,對來問事治病的鄉人從不收取費用,因此聲名遠播,不但附近的金瓜石、九份、雙溪、鼻頭、澳底、連遠在金山、萬里、基隆的信眾也都慕名而來,求先生扶鸞指示,一時途為之塞,「呂仙祖」、「呂瑞乾」逐漸成為勞苦貧病,廣大群眾信仰的精神支柱。



明治四十四年(1911)的秋天,也就是先生升任正鸞生不久,雙溪大地主:游阿生的獨生子,游阿母因素行不良,先後犯下詐欺取財罪、逃獄罪、傷害罪,被日本法院判處徒刑、笞刑,出獄不久,傷重不治而亡。他的媳婦游吳氏查某(1884年生),為排遣鬱悶心情,也來到水湳洞當女工,也許是呂仙祖的庇佑牽引,游吳氏查某被安排在呂瑞乾一組工作,兩人共同操作一部洗礦水車,日久生情,不久即賦同居。同居不久,即有來自雙溪的同事告訴他說:游吳氏查某是雙溪大地主游阿生唯一的媳婦,也是合法的繼承人,勸他們回家辦理結婚登記。於是先生於明治四十五年(1912)二月入贅於游家,成為游阿生的婿養子,回雙溪成為一位年收十七租(一租相當於一戶五口人家一年的生活費)的大地主。先生由赤貧的農家苦工,一夕之間變成富甲一方的大地主,「娶某大姐,坐金交椅」,一則台灣版的「仙女奇緣」動人的故事,一時廣為流傳,咸信這是「呂仙祖」賜於先生的酬酢,對於「呂仙祖」的信仰更加堅強。



先生婚後在雙溪與丈人一起生活工作了一年多,大正二年(1913)的秋天又回到水湳洞,在台北州基隆郡水湳洞庄四番地開設鸞堂繼續為鄉人服務,扶鸞之餘開始兼作一些服務性質的小生意,生活安定,意氣風發。同年認養三貂堡丹裡庄三歲女嬰張權為養女,改姓呂,兩年後夫人為他生下男孩,取名呂游成,欲傳承呂、游兩家的香火,可惜天不從人願,唯一的後裔出世不及半年而夭折。此後夫人未再生育,成為先生一生最大的憾事。大正六年(1917)認養三貂堡謝阿新的五男為養子,取名游昆輝來繼承游家香火。



大正十二年(1923)的年底,由於長仁礦業會社改變經營方式,將選取的精礦運回日本本土煉製,水湳洞的礦工逐漸散去,先生乃扶鸞請示「呂仙祖」,得到應允,遂離開他居住十八年的水湳洞,與夫人、兒女一家四口帶著簡單的家當與「呂仙祖」的神尊,乘坐三馬力的小漁船搬到基隆另謀發展。初到基隆,在蚵殼港一百二十六番地(今西定路黑橋頭附近)賃屋而居,半年以後(1924年5月)在市區草店尾三番地(今仁二路259號林開郡別墅隔壁)開設「協發商店」,經營建材及煤碳的生意,店面隔間奉祀「呂仙祖」兼設鸞堂,堂號「顯恆」。這時 鼻頭角、澳底、庚子寮一帶的漁民每天清晨駕駛小漁船,將漁獲送到崁仔頂漁市場販賣,回程便在「協發商店」採購需要的建材煤碳,順便在「顯恆堂」求鸞問事,「協發商店」一時門庭若市,生意興隆,自不在話下。



昭和六年(1931)「協發商店」經營七年以後,先生已經四十六歲,雖有女婿邱施傳(本宮前監察人,駐宮委員呂鎮川先生的父親,養女呂權所招之婿)幫忙店務,扶鸞問事卻事事躬親,忙得不可開交,身心俱疲,不知如何是好,於是開鸞請示「呂仙祖」,鸞文指示:建廟時機業已成熟,方位指向基隆之西。先生趕緊找到相識的地理師,一起來到烏橋頭更裡頭的大竿林尋訪,果然勘察到一座地理絕佳的寶地:「臥虎山」,相問之下才知道此山是黃金大盤商,大竿林大地主蕭發先生的土地,而蕭先生早已於山裡建立簡單的神龕奉祀觀音佛祖,業餘常來此禮佛修禪。三人一見如故,相談甚歡,蕭先生一聽「呂仙祖」降鸞指示要在此建廟,立刻答應無條件奉獻建廟用地,仙佛加被,因緣俱足,建廟大業立即展開,姻弟游勝發(游阿生的養子)介紹他的姑丈,基隆的首紳,慶安宮的主任委員,許梓桑先生來主持建廟大計,昭和七年(1932)取得建廟許可後即擇日開工興建,經過一年多精心擘畫,辛苦經營,得到許梓桑、顏國年、顏聰吟、陳大頭、李登瀛、林開郡等基隆仕紳,地主蕭發及其親屬,以及先生在水湳洞十八年,基隆八年求鸞問事的信徒,以及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,昭和八年(1933)秋季完成初胚工程,隨即選定農曆十月十六日恭迎觀音佛祖、孚佑帝君、關聖帝君、司命真君、王天君、柳星君諸寶像入廟安座。五年以後的昭和十二年(1937)終於完成一座雕樑畫棟,美侖美奐,巍峨壯麗的廟宇;大竿林仙公廟-代天宮。



代天宮完工後先生將「協發商店」交給女婿邱施傳經營,昭和六年(1931)將剩餘的資金在高砂町三丁目二十七番地(現孝四路忠二路附近)購置樓房居住,昭和十三年(1938)又在水湳洞附近的基隆郡瑞芳街南子吝字哩咾(現禮樂鍊銅場附近)購置山林田地約十三甲,(全部價金日幣一千七百二十圓)租人耕作,交代好俗務便專心在代天宮為信眾扶鸞問事,這時先生所奉祀已經三十二年的「呂仙祖」,恭奉在正殿之上成為代天宮主祀的神尊,接受各地信眾的膜拜,神靈赫濯,香火更加鼎盛。先生感到無限欣慰。



昭和十九年(1944)第二次世界大戰晚期,美軍開始轟炸台灣,戰況激烈,先生舉家疏開到七堵鷹歌石(現八堵鶯歌里)避難,光復後因高砂町的住家已被炸毀,先生與夫人便搬到代天宮居住,并設籍於此。(當時代天宮的門牌是基隆市中山區中和里伍鄰一戶二十六號)民國四十年(1951)二月十三日,先生不幸因尿毒症不治辭世,享壽僅六十六歲。先生雖不能與呂仙祖長相左右,但是他為報答「呂仙祖」的庇佑,立誓為「呂仙祖」蓋一座大廟的宏願,得以完成,如今香火更加鼎盛,先生在天之靈應感無憾,而這則「仙人奇緣」也將與「代天宮」一樣永遠受到廣大信眾的懷念與崇拜。
回上頁  回頁首
基隆市大竿林仙公廟代天宮-回首頁
基隆市大竿林仙公廟代天宮管理委員會
地址:基隆市中和路一三八號
電話:(02)2437-7914 傳真:(02)2437-4582
管理
QR